第一次看到這張表,是在兒子剛上小三時,期中考前約莫2個星期吧。聯絡簿上貼著2張表,一張就是考前複習項目檢核表,另一張就是各科目考試時間表。那時身為職業婦女的我,很讚嘆老師準備了這張檢核表,讓孩子可以看著這張表,明確知道自己要複習的項目並安排進度,讓孩子學習如何有計畫的安排複習進度。將該完成的工作一一列出,安排進度並計算投入時間的計畫表,是往後生活與工作中很重要的技能之一。

我讓兒子自己複習,自己計算時間,有些科目我會幫兒子複習,因為兒子沒上安親班沒補英語,所以英文我會扮演老師的角色幫兒子複習與抽考,考兒子的英文單字與課文朗讀的流暢度。數學會將以往做錯的題目,用相同的題型出題目讓兒子解題,確認兒子解題的觀念正確即可。考完試之後,發回的考卷,我會仔細的看看題目的合理性,並看看兒子寫錯的題目,是粗心還是不會,題目是否太難,然後跟兒子討論。

兒子不聰明也不努力,沒上安親班的課後生活,只要將學校課業完成,沒寫過額外的評量卷,也沒買過自修參考書。所以升上三年級後,各科考試成績加總後,在班上排名是中等程度。對於兒子的小學生活,我也沒期待過兒子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當然若學習結果(成績)與學習過程都是好的,這一定是當父母最開心又驕傲的事情。若學習結果不理想,但學習過程是正向的,且學習動機是高昂的,回到家後的作業是自己思考自己完成,考前複習的進度與內容是自己決定的。這樣代表孩子自主學習的結果,自己為自己負責,唸書為了自己不是為了父母也不是為了老師,我抱持著這樣的想法,所以我很能接受孩子三年級的成績中等這個事實。

可是老師對孩子的期待卻不止於此,三下我接到老師關切的電話,關於兒子的學習狀況聊了許久。三年級分班時,分班名單中,兒子是成績表現不錯的那一群學生,老師對兒子有著典型好學生的期待與認知。誰知,兒子並不是乖巧的好學生,好動愛講話愛舉手表達意見,上課喜歡與老師同學互動,回家功課求快不求好,加上幾次考試下來,成績不見理想,老師很擔心的跟我聊聊兒子在校的學習概況。

這麼認真的老師,願意晚上花了許多時間來與家長深談,我很佩服老師的認真與負責,現在有許多老師都不會花時間來做這些苦工。這也是我跟兒子一直強調,這麼認真負責的老師,要好好珍惜,雖然她是這麼嚴格要求的老師。我也瞭解老師的價值觀,成績是老師教學生活的重要指標,也是指導學生可以量化的成就感。跟老師對談中,我很感謝老師願意花心思瞭解兒子,我也說明了我對兒子學習的態度,也讓老師多瞭解兒子的生活,彼此瞭解對孩子的期待有差異的部分後,我們也比較安心了。

不過,我卻開始覺得有點壓力,原來老師這麼重視成績。一直很天真的以為,可以讓孩子在中低年級保有些許放山雞的日子,保有自己的創意,保有課後自由運動的時光,保有探索生涯興趣的空間,然後擁有足夠的抗壓力,這樣的生活應該可以持續到小學四年級結束。等到高年級的功課難度增加,要銜接國中升學的功課壓力,再來和孩子討論如何安排學習方式。

來自外界的期許與價值觀,我反覆的思量著,是否應該調整做法,因為孩子也承受了外界的期待。但我很篤定的想著,我花很多時間陪伴孩子的學習,我知道兒子的學習是充滿動力的,我知道兒子完成課業的過程是自動自發的,當然也知道兒子的學習弱點,不甘於窩在書桌前,靜靜的耐下心來慢慢的讀書;不甘於多花些時間來多練習題目,一切都求快。這些,可以透過要求、多練習、多花時間複習功課來克服。學校生活不是兒子生活的唯一重點,學習過程與動機也許是老師無法細細觀察的,畢竟老師要照顧那麼多個小孩,所以當家長的也要多花心思瞭解孩子,多跟老師溝通,彼此互相調整,找出適合孩子的學習模式,這樣對孩子是最好的。

現在,我會給兒子壓力,讓兒子決定要不要有好成績,如果要,自己要努力的多花時間,好好的認真複習功課。原本打算所有科目都是自己來教孩子,但兒子實在很有自己的想法,我們母子倆常吵架,我認為兒子沒耐心好好的聽我講,兒子不想聽我囉唆慢慢的講解,難怪古人說要易子而教,真是會被兒子氣死。現在兒子決定要去上英語課程,而且非常積極主動,自己選擇了上英語的地方,督促我趕快交學費。每次上英語課都迫不及待的提早到教室,背英文單字與寫英文功課,完全都不需要督促,假日一早醒來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拿出英語作業來書寫,實在是好強的學習動機,因為這是他自己選擇的,他完全樂在其中。

這張密密麻麻的檢核表與繁多的考試科目,就讓我正向的看待它吧,有壓力才會有成長,這也是讓兒子從中學習到的功課,自己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話說,這是小四期中考科目時間表,期末考的科目會更多,要加上音樂、電腦、健康、鄉土,以前我念小學時,有考過這麼多科目嗎?我自己好像也沒認真準備過考試,難過我的小學成績也不好,只能說時代不一樣了,現在的孩子真辛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ylovejum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