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獨特性 遠勝追求高分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30 期
作者:陳雅玲、黃宥寧

想申請進入名校,只追求高分,可能是最沒有效益的投資,如何展現自己的長處和特質,才是關鍵因素。

猜猜你要為孩子的教育花大把銀子花到什麼時候?二十二歲大學畢業?錯!根據芝加哥大學國家民意研究中心的調查發現,答案是二十六歲。

面對戰線的延長,與面對來自全球競爭的戰場擴大,芝加哥大學認為,要規畫孩子的教育,必須「提高到戰略的層次來思考,要有謀略。」

從效益來分析,投資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報酬率的確是高的。

早在一九六一年,美國經濟學家史華茨(Theodore W. Schultz)的研究就顯示,美國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平均收益率為一七.三%,遠高於長期儲蓄的利率。甚至連諾貝爾獎得主莫迪里安尼(Franco Modigliani)也在其「消費的生命週期」理論 (The Life Cycle Theory of Consumption)中指出:父母若五十歲以前對孩子進行教育投資,家庭的支出將和收入的遞增同步;而在父母的收入遞減之後,對孩子的教育投資開始獲得回報。所以,對一個家庭而言,教育投資符合其長遠和整體利益。

不過,投資小孩教育的成功關鍵在於花錢花得聰明有效益。尤其是全球化時代,來自各方的變數多,若沒抓住重點,還可能讓父母親變成教育投資的「負資產」階級——一片心血(與金錢)全都泡湯。

要看父母教育投資變成負資產的例證,只要清晨五時整,到上海南北高架下的建國路口走一趟就知道了。今年上海市盧灣區首次招聘大學生當清道工,總共率取了六名。第一天上班,這六名大學畢業生穿著藍衣褲、頭戴藍帽,跟隨帶頭師傅到橋下上工,這些從小只拿過筆,沒拿過掃把的大孩子,現在每天要放下身段,跟著師傅練習紮掃帚、拿掃帚、使用掃帚的口訣,逐漸摸索出對掃地的感覺。

他們不是高學歷、低就業的特例。不久前,北京一家洗浴中心舉辦招聘會,上千名大學生前往應考。按要求,錄取者必須從基層做起,如「搓澡工」或「捏腳工」,結果,四成應聘者表示願意。

在日本,有大學畢業留在家裡給父母養的「啃老族」、沒有就業原動力的「尼特族」(NEET),今年台灣的大學錄取率高達九六%,畢業就失業的比率卻也節節上升。

要防止盲目投資、避免無效投資,甚至是有害投資,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來思考:

一、從頂尖大學的人才需求,抓住投資重點。頂尖大學對於學生的挑選、培育標準,不僅可以做為父母教育孩子的重點,也可以提早掌握進入頂尖大學的門票。

哈佛大學的入學審核委員會網頁,有一句家長一定要重視的話:「進哈佛,沒有固定的成功方程式。」哈佛指出,好成績(或只有好成績)並不足以打動入學甄試委員。雖然沒有固定方程式,哈佛倒是指出了他們期待什麼樣的學生:1.樂在學習2.有應變的彈性3.活力充足4.創意思考5.關懷社會,有責任感6.有成為領導人的潛力。這些,都是人格特質,而非成績或技術。

在哈佛二○○五年的課程改革報告中也指出:「哈佛相信,未來成功人物的成功關鍵在於『心態的習慣』(habits of mind),所以我們也希望能培養有正面心態的學生。」

同樣的,台灣大學也已經留意到「態度」與「能力」的重要,今年台大甄試口試評分的指標,包括表達能力、思考能力、人格特質、價值觀、專業潛能等多元的項目,甚至,台大醫學院的甄試中,學測的成績只占總分的二○%,而「人格特質」與「價值觀」則列為重要指標,因為醫學院想找尋的是關懷人、溝通能力佳,又具有團隊精神的學生。

進名校沒有固定方程式 與其填鴨,不如啟發多元才華

從名校的標準來看,只追求高分,可能是最沒有效益的投資。大前研一認為:M型化社會來臨,教育是最需要進行的「意識改革」,尤其「不需要浪費錢讓孩子填鴨補習」。「上補習班的孩子,很多都是靠便利商店的便當、速食麵解決三餐,這對孩子的身體成長及腦部發育是一種嚴重的傷害。

……被教出來的『優秀』孩子,並不一定適用於未來的時代。」

與其填鴨,不如多創造機會,啟發多元才華,更符合現代教育投資的概念。

二、精準建立孩子的學習履歷。推助孩子進入優秀大學,是所有父母的夢想。受名校青睞的孩子特質,雖然沒有固定的方程式,如何說服學校,卻是有跡可循的。

二○○四年《富比世》雜誌的一篇報導指出:「名校偏愛有稜有角的學生,而非那些磨得光滑平整的孩子。他們喜歡將具有各種不同天賦的孩子放在一起,讓他們彼此激盪出智慧的火花。」例如,哈佛就非常重視學生的「特色」,能否展現自己的獨特性,成為入學許可的關鍵因素。

學習履歷在精不在多 強化自己的特色最重要

就像求職的人,需要拿出漂亮的履歷打動老闆,有系統、花心思建立孩子的學習履歷,打動甄試或申請審核委員,是非常實際的投資。

今年台大財金系甄試榜首陳毅瑾,除了流利的英文,打動甄試教授的,還有她備審的洋洋灑灑的經歷:紐西蘭遊學一個月、代表台灣參加華盛頓DC世界青少年領袖會議、各項演講和體育比賽、創作歌曲、開演唱會,多元的經歷,讓她順利脫穎而出。


不過學習履歷的建立,在精,不一定在多,也不必然要花大筆經費;重點是能夠顯示自己的獨特性,尤其強調一、兩項深度的興趣或經驗。

女兒是新竹雙語實驗中學第一位拿到哈佛大學全額獎學金的學生,媽媽武雪玲為了女兒申請大學,毅然把工作辭掉,專心策畫女兒的大學申請策略。

武雪玲從找書、雜誌、網站,跟學校升學顧問談話開始研究。不過,她認為最重要的還是父母要先了解自己兒女的長處與特質。

例如,她發現一個問題:女兒成績非常好,幾乎滿分。但分數都很好,特色在哪裡?思索良久,最後,她決定讓和她一樣喜歡長跑的女兒,呈現一個「允文允武」的形象。「她的文學特別好,如果運動也很棒,那不是很吸引人?」那要怎樣強化這個形象呢?爬山!大學登山社出身的她,決定特別帶女兒去爬東南亞第一高峰玉山。女兒的essay(自傳性的短篇作文),就以她攀登玉山的精神,來強化自己的特色。果然,美國最好的四所大學,包含哈佛、普林斯頓、史丹佛、耶魯,都對她提供優渥的獎學金。

三、尋找更便宜的替代方案,創造多元經驗。要啟發孩子的多元才華,最需要的是父母發揮創意與善用資源,創造孩子的學習經驗。

若你有錢,當然可以給孩子參加知名大學所開辦的暑期課程,「先把一隻腳伸進這些大學的校門」。以哈佛為例,這個全世界第一的大學,每年暑假為高中生安排為期四週的暑期營,包括寫作、數學、戲劇,以及研討會、工作坊、如何準備進大學、參觀附近名校等活動。包括哈佛、耶魯大學或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都有類似的課程,夏令營每週的費用可以超過一千美元(約合新台幣三萬三千元)。

但專家指出,其實,重要的是,學習的熱忱與興趣,才是學習成效最大的關鍵,貴不貴,沒關係。

所以,即使沒有高額預算,孩子的學習經驗,仍然可以多采多姿。以台灣為例,不用出國,台灣的許多機構或學校,都有開辦很多特殊的學習營,例如政大新聞系淘金營、師大心理輔導成長營、清華大學計量財務金融營……等。他們所需花費的金錢不及名校的十分之一,卻依然是非常好的學習經驗。

貴不貴,沒關係 參加國內學習營,也能感受文化衝擊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夫婦,對於創造四個小孩的學習經驗,重點就不在「貴氣」,而在與日常生活不同的體驗,「讓孩子接受不同的文化衝擊。」

負責「操盤」的妻子陳靄玲表示,孩子小的時候,就讓他們參加國內的科學營、昆蟲營、廣告營,或是參加美國的day camp(住在美國的家裡,但是白天去參加營隊);六年前,老大升國一的時候,開始讓她到美國參加六個星期的營隊,幾乎每年寒暑假都有一半的時間,用在參加營隊。

陳靄玲發現,接受不同文化衝擊,可以讓小孩自發性的察覺自己的不足,像是語言能力,歐洲的小孩都能夠講兩、三種語言,小孩在跟同儕相處的時候,就感受到自己的語言能力其實不夠好,這也成為日後激發他們學習多國語言的種子。

而參加這些營隊,對孩子最大的影響,是氣質的改變。孩子的氣質更為大方,更容易接受不同想法的人、事。例如孩子們的氣度就比他們的同儕寬廣,不會計較分數,也不會因為成績不好,而讓自我價值受到打擊。

即便不上課、不參加營隊,父母用心,依然可以創造特殊的學習經驗。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的孩子,不念明星學校、不補習、甚至不需要參加暑期輔導,戴勝益只把錢投資在讓小孩子「遊玩」這個項目,從中讓他們學習企業人必修的一項功課——「預算管控」。

平時戴勝益對小孩的金錢管控很嚴格,小孩在高中時,每個月只有一千元零用錢。但是只要他們列出旅行的行程計畫,戴勝益一定照准。「不過你一定要幫他們把錢算得剛剛好,」戴勝益強調,讓他們只能住最便宜的旅館、吃最省錢的食物;這不是小氣,而是讓小孩學會在有限的預算中,安排行程。

四、訓練自主學習,投資時間更勝金錢。許多教育的花費不一定必要,如果你的孩子是個自主學習力強的孩子,你將可以省下更多金錢,卻有同樣,甚至更大的效益。

《富比世》就指出,準備SAT(美國學術能力評估考試)最省錢又有效的,是買本參考書、模擬試題,或是參加網路課程,讓孩子自己讀,這比上補習班、找私人家教便宜得多。但前提是,孩子自律、自主能力要強。

時間投資不能省 培養出的自主學習力價值最高

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父母需要花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

教育學家指出,金錢、文化、時間共同構成了家庭教育投資的主要內容。三者之中,金錢投入量屬於剛性的指標,文化投入量則堪稱核心指標,但時間卻可能是一切效果的關鍵。

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樂善耀,在上海市抽取八個區、兩個縣、三十所學校,研究家庭對子女教育的金錢投入、文化投入和時間投入情形。調查結果顯示:家長普遍重視對孩子教育的金錢投資,但有盲目聘請家庭教師、參加特長班,不適當購買複習資料,以及不科學的讓孩子服用滋補品等問題。研究發現,孩子的發展水準,與投入的金錢沒有直接相關,卻和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家庭藏書量呈正相關。

雖然花時間比花金錢,更讓忙碌的白領菁英父母感到頭痛,但已經越來越多人認識到時間更是一種重要的投資。

原本擔任啟科技衛星事業處研發協理的詹長庚,就為了升國二的兒子學業,決定離職,以高科技產業令人豔羨的年薪代價,投資家庭和孩子的未來。

「除了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好的學習態度,這不是其他人可以代勞的。」詹長庚表示,過去他上班每天晚上八點回到家,吃完晚飯,就沒精神過問孩子的功課。離職後,他要求孩子學習要有固定時間,每天七點半一到,就陪著孩子,全家一起在餐桌上讀書,每天兩小時。半年多下來,孩子已經會自發自動在固定的時間讀書;面對自己的未來,也開始比較積極。一個朋友知道他們的決定,深表贊同,「現在多投資(時間),以免長大後,每個月來跟你要生活費。」

蔡明忠夫婦自認對小孩最大的投資,是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忙碌如蔡明忠,一個星期中還是會有一半的天數得回家吃晚餐,而週末必須選一天,完全空出來,做為完整的親子日。大女兒國一的時候,因為迷上烹飪,所以每個禮拜天中午,全家人會一起準備午餐,大家一起討論菜色,例如咖哩飯、玉米濃湯等簡單的家常菜,從採買到洗碗,全家人一起動手做,這個親子活動一直持續了一年,直到大女兒對煮菜沒興趣了才停止。

陳靄玲表示,蔡明忠的配合程度大約八○%(有時因出差而不能履行),不過他們夫婦都認為,這無法用金錢量化的投資,價值最高。

今年大學指定科目考試放榜,考上台大電機系、年僅十六歲的資優生蔡佩真,也有一個十分懂得陪孩子養成自主學習能力的父親。蔡爸爸、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電機系助理教授蔡彥欣指出,「多花心思陪孩子,孩子自己就會越來越想學習。」

而且只有花時間陪伴,父母親才能對於孩子學習的節奏掌握得好,創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像他自己,就會注意小孩的學習情緒,「他們心情好的時候,就多教他們一些數學、英文,大概十到十五分鐘,功課一教就會,不過,絕對要在他們感到疲累前就停止,否則不但當下效果差,也會連帶影響後續的學習力。因為只有越學越快樂,孩子才會肯學。」

「投資孩子教育,就像投資基金一樣,要越早越好。」蔡爸爸語重心長的說。等到孩子長大,才想要投資,那時花再多的時間和金錢,都不一定能創造投資的效益了。

*國內課程多元又省錢 ——美國名校V.S台灣的高中生夏令營

學 校 / 單 位 課 程 內 容 費用(新台幣)

哈佛大學 寫作、數學、戲劇、研討會、工作坊 每週約48,000元

麻省理工學院 科學、運動、藝術、團隊合作 每週約48,000元

史丹佛大學 科學、演講、電腦、資優生成長營 每週約51,200元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科學、演講、電腦、寫作、影片製作 每週約60,800元

金管會金融家成長營 理財、金錢觀 3天,免費

教育部奈米科學營 奈米知識介紹、實驗 1天,100元

台中教育大學台語營 諺語、民俗、布袋戲、歌仔戲 4天,1,500元

台北教育大學 多元智能夏令營 創造力、潛能激發 5天,3,990元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生物科技夏令營 實驗、講座、生態旅遊 5天,4,000元

興農牛棒球夏令營 棒球知識、基本動作 3天,4,200元

政大新聞系淘金營 採訪寫作、編輯、播報 5天,4,600元

文化大學圓夢營 室內設計、服裝創意、攝影、廣播、談判 5天,5,300元

兩廳院藝術夏令營 戲劇、舞蹈、布袋戲、玩偶、說唱藝術 5天,6,500元

夏潮基金會 兩岸高中生物理夏令營 實驗、模型製作、名校參訪11天,18,650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ylovejum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