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分享】商業周刊第 977 期~走出舒適城堡,童軍家庭樂吃苦走出舒適城堡 童軍家庭樂吃苦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77 期
作者:鄭呈皇

論家世背景,中美兄弟製藥總經理林本源的三個子女,絕對有資格成為天之驕子,但他們卻從小就被要求吃苦,跟著爸媽一起過著童軍生活……

六點叫早、七點吃早餐、八點出發……完畢。」這個場景不在成功嶺,而在日本東京;站著發號施令的不是連長,而是一個只有八歲的小男孩林偉權。當年,他正與家人一起自助旅行。

這個家庭很特別,父親是中美兄弟製藥總經理林本源。其家族橫跨製藥、飲料等行業,產品有友露安感冒糖漿、老虎牙子等,是七十年的老公司;母親則是李阿利,養樂多大股東第二代。論財力,他們絕對能參加豪華旅行團,但他們每次出遊卻都採童軍式的自助旅行。一切源自於這雙父母從初中就參加童軍活動,在大學童軍露營認識後,合組了童軍家庭,從小就帶著孩子一起參加童軍活動。

一九九三年七月這天,身高不過一百三十公分的偉權是值星官,他穿著深藍色童軍服,黑色背包裡塞滿全家人要喝的水、相機等日常用品。有時,他一個人快跑到隊伍前方,拿著地圖找路,再回來催促成員們加緊腳步。

前一個晚上,他小手握著彩色鉛筆,歪歪斜斜 的在紙上寫下隔天要去哪裡玩、到哪裡搭車、搭幾點的車、找餐廳……。不會的字,他就寫注音符號。

偉權並不是這趟旅遊中唯一的值星官;就像童軍裡的小隊制度一樣,姊姊、哥哥與父母,都會輪流當班。每一晚,母親李阿利都會把三個腿痠的小孩叫到跟前說:「今天好棒!」最後送他們一個擁抱。

疼愛而非溺愛:陪伴孩子迎接挑戰,給他溫暖擁抱

其實,林家絕對有能力寵溺小孩,「但我們是疼愛而非溺愛。」李阿利說,溺愛是父母永遠不會讓子女受苦;但疼愛是父母以身作則,陪伴小孩,降低小孩受苦的心理疼痛。然而,要分清兩者界線,李阿利也曾掙扎、痛苦。

偉權從小就是家裡最排斥參加童軍活動的小孩。假日,他只想待在家裡吹冷氣、打電動,討厭一早七點就要起來「當童軍」。從四歲開始參加童軍的他,每次都要等到爸媽著裝完畢等他,他才願意起床,結束都哭腫雙眼回來。

每週日一早,彰化八卦山上正舉行的童軍訓練,只見生性害羞的林偉權一個人蹲在樹下,不願和其他小朋友玩;團長要他排隊唱隊呼、拿道具,他立刻哭著到處找父母。

偉權總拉著媽媽的手哭著要回家,指著自己因為體溫比較高、容易被蚊子叮成「紅豆冰」的腿,帶著鼻音說:「媽咪好癢、不要……我要回家。」李阿利看著他污髒的雙手,心頭一震,她問自己,這樣強迫小孩對嗎?

隨即,一個蓬頭垢面的國中女孩臉龐浮現腦海。她想到自己國一參加女童軍時,在山林裡野炊,五天都沒辦法洗澡。平常在家裡是掌上明珠,她決定「下次再也不來」,每天就想著下山。但回家後躺在床上,就開始想這趟童軍活動又認識哪些人,學到哪些東西,「我就想要不斷跟自己挑戰。」她回憶著。

「透過童軍活動,讓小朋友回到以前吃苦的環境,這對他們應付未來挑戰很有幫助。」林本源補充。「現在競爭太激烈,小孩需要的是學習與人家合作與耐挫的能力,」因此,他們決定一路陪伴,帶著小孩離開舒適圈。

每當偉權哭著找媽媽時,李阿利就給他一個完整結實的十秒擁抱,「偉權好棒喔,要加油,趕快回去。」擦乾眼淚的偉權就乖乖回去。一次不行、兩次、三次。過了半年後,偉權慢慢融入童軍生活,回來找媽媽時不再是哭臉,而是笑開的眼神,甚至還當上了小童軍的領隊。這一路,備受考驗的不只是小孩,父母的毅力更是關鍵。

融入生活態度:複製童軍制度,賞罰分明

在生活上,他們也把童軍裡的晨檢制度(營帳睡袋摺好、衣服穿好、領巾戴好)複製到家中。雖然家裡有傭人,但卻不負責整理小孩隨手亂丟的東西。此外,三個小孩的房間必須自己整理,即使時間很趕上學快要來不及,起床後仍須把床鋪鋪好、被子疊好,否則就扣零用錢,回家後也不准看電視。

複製童軍裡的徽章制度,林本源也設計了彈珠獎勵制度。從小,為了鼓勵孩子養成隨手關燈的習慣,他在書桌上放兩個盒子,一個盒子裝十顆彈珠、一個盒子空著。以一週為期限,只要孩子記得隨手關燈,林本源就拿一顆彈珠往空盒中放,空盒放滿彈珠後,林本源就以帶孩子出去玩做為獎勵。「大部分人會認為我們是那種從小就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孩,那完全錯誤。」二十五歲的大女兒林宜琳說。他們從小就被訓練與自然共處,獨立求生。

走進林本源家,牆上掛滿了各式童軍徽章。即便現在三個姊弟都離開父母,分赴日本、美國求學,但林本源卻很放心,因為他們小時候就已走出舒適圈,現在帶著合群力與耐挫力,勇敢的走入世界村。林家父母的不溺愛,讓孩子的翅膀不被綁住,翱翔於浩瀚天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ylovejum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